本系列是书 《 How to take smart notes 》 的读书笔记,本书是系统的介绍 slipbox 笔记法的方法,原理和实践。本章是第十二章,论述如何利用笔记构建想法,从已有笔记中找到新的灵感,并利用笔记系统对他们进行捕捉。这个过程也有一系列的方法论。

构建话题

Slipbox 笔记法是使用一个种非结构化的方式进行关联。他不需要使用一个特殊的 index 方式,让记录者能够方便的找到具体某个笔记。

因为 slipbox 笔记的作用不是维基,不是作为百科全书式的使用,而是记录我们的思考过程。当笔记之间能够相互串联,从一个笔记能够想到另一个笔记,我们就能轻松的找到我们想要的话题。笔记是思维记录的结果,也是下一次思维开始的地方。这样的结构是不需要像档案管理员一样准确的安排每一个笔记的位置,它的关键词,或者名称的。

[题外话,现在许多笔记不再强调笔记的组织,而更强调笔记在需要灵感时的涌现作用,如现在当红的 flomo ]

有些人会用 keyword 来记录笔记,方便归类,但这也是不必要的。因为关键词的抽象往往也和阅读的目的有关,比如同一篇材料,如果是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他们所提炼出来的关键词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对文章的关键词抽取,需要有研究背景做支持。

一个比较好的构建索引的方式是,对关注话题的列表单独做一个 note 来记录索引,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新的思考,可以再添加新的笔记加入索引中。如果一段时间后,原来的索引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了,那就再建一个新的索引。这样也可以降低我们对索引构建的负担。

“Every consideration on the structure of a topic is just another consideration on a note – bound to change and depende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understanding.”

产生聪明的连接

Luman 用了4种类型的交叉引用文档。但如果用软件管理笔记,就只要用第一种和最后一种,因为中间构建链接的过程已经被软件的行为替代了。

  1. 将笔记连接到主题的总览笔记中
    • 这种笔记可以连接所有相关话题的笔记,并且我们可以记下我们对这个话题的整体思考。
    •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可以增加或者移除一些笔记连接,来确定我们对这个话题的走向控制,并且记录为何这样的变化是合理的.
  2. 将多个放在差不多物理位置的笔记归拢在一起的笔记总览
    • 用这种方式可以快速的了解一个话题下更多维度之间的关系,方便查看。但这个索引的主要用于书写系统中,如果是用软件来做笔记,现在都有连接图,可以完美替代这个方法
  3. 列出所有和这个笔记向关联的反向笔记索引
    • 这个目的是查看所有反向连接。这个也在许多软件中已经实现了。
  4. 最常见的是笔记到笔记之间的连接。
    • 这些连接能让我们在以笔记为基础进行思考时,产生不同的思路

当这样的连接成规模后,笔记之间相互连接能让思考模式涌现。从这种关联中找到对应笔记的行为也是另一中形式的思考,所以这个工作不是一个枯燥的日常劳作,而是一种创造新想法的过程。

比较、纠正、区分

如果我们常做笔记,就会发现很多新想法其实早就已经在笔记中了,有些甚至是别的作者已经提出了的观点,不能算是新想法。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尝试对两个类似的概念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相同和不同的概念,仔细区别类似的概念但不同的表述,能发现其中的矛盾, 帮助我们发现新的知识。

在添加新笔记到老笔记的过程,也是让我们去比较老笔记的过程,这不仅仅是推进这个工作,还是补全我们以前理解内容的弱点,让我们不得不去原文再做一些研究。

另一方面,能从 slipbox 中找到类似话题的笔记,也能帮我们强化对这个概念和观点的记忆,强化认知。

作为思考的工具盒

由于我们的笔记采用 flash card 的形式来组织,这会带来个问题,就是我们在阅读,理解时,没有相应的上下文,这让我们理解的时候有些困难。而我们阅读时,我们需要有非常广泛的背景知识,或者说心智模型,否则无法产生他的效果。仅仅靠记忆各种概念无法帮助我们理解他们,只有从实践中学习,将他们转换成心智模型。

当我们记录一些内容到笔记中,仔细观察每个观点背后的原则,比较和筛选对这个观点的最好的解释,并把不同的观点相互比较,串联,形成网络。这个过程就是在构建心智模型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和 slipbox 互动的过程。

有几个关于这一过程的建议:

  1. 关注你需要记住的事情
  2. 编码你想要记住的信息(构思他合适的关联线索)
  3. 训练回忆起这个事情

在关联笔记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细化笔记,而也是能在不同时间和上下文环境中,去提炼出新的检索意图。slipbox 在这过程中强迫我们学习。当我们尝试去关联老笔记的过程中,我们将会重新梳理,混合各种笔记,并产生新的组合。

将 slipbox 作为创新的机器

即使是理论的突破也不是依靠灵光一闪的,是科学家已经有了大量的实验,思考和他人的结论的情况下,再由一个新的灵感而产生的。即使是纯的理论,也无法直接转换成知识,这个转换必须经历过实践,以及大量的刻意思考与练习。

这也是为什么对细微差异的比较是思考运作的关键。通过仔细比较相似概念的差异,我们可以得到全新的概念。把所有关联的笔记平铺在桌面上,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这种比较。

在盒中思考

从对各种笔记的比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提炼新的想法,而对想法的把玩和修补才是形成新洞见的手段。这个过程就需要我们对原内容的上下文重新审视,并构建和抽象出新的上下文。

虽然抽象不是思考的最终目的,但确实是必经之路。但除了抽象,我们还需要能将新的想法提取出来,并整合到更多的上下文当中,形成系统化的实践过程。

另外阻碍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就是我们的惰性,因为这要求我们抛弃旧有的思路,构建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这里我们可以用 slipbox 来作为一个外部工具来打破我们的旧思维习惯。这里有一些方法论:

  1. 构建 feedback 流程,直面我们的错误
  2. 经常性的高亮关注细节背后的想法,抓住重点
  3. 确保你真的看到了你认为看到的东西,并尽可能平实地描述它。

没有什么技术手段能帮我们看出什么是问题和概念中丢失的部分,但我们可以养成一个习惯就是总是提问,什么是这个拼图中缺失的内容。一个好用的方法就是总是提问 “what if”,或者可以用一种辩证法。

有时,重新审视我们已经有解决方案的问题,比我们单纯的去找问题更重要。问题很少直接得到解决。大多数情况下,向前迈进的关键一步是重新定义问题,以便可以采用已经存在的解决方案。第一个问题应该总是针对问题本身。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提出问题,你能期待什么样的答案?缺少什么?

我们可以从对简单问题的反复追问中,找到其中的复杂性。而把一个问题搞的比他看起来更复杂,是找到这种复杂性的一个好方式。简单想法可以构建复杂的理论,但对复杂想法未必适用。所以我们需要把 slipbox 作为日常习惯,经常性的审视他的问题,有意识的训练出这种洞察能力,并通过文本记录的方式构建新卡片,让问题暴露在眼前,找到那个缺失的部分。

在局限中创新

使用纯文本进行笔记记录有他的局限性,形式不够多样。但这也有他的好处,他强迫我们使用纯文字提炼出关键的想法,同时我们可以用一些规定让我们的笔记更省力,如

  1. 一个笔记的内容不应太多,电子笔记的话应控制在一页之内
  2. 可以用标准格式来记录,如在某数的第几页,阐述了个什么观点

笔记格式从来都不是限制我们创造的,反而是那些我应该使用更灵活的方式来扩张我的思维的想法,才是一种误导。